2018自主招生已经进入高校审核材料的阶段,初审结果一般是在4月下旬—5月逐渐公布。截至4月16日0:00,90所高校自主招生报考通道正式关闭。据统计,2018年共有83.7万考生报考自主招生,较2017年增幅达35.4%!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报考人数分别为16.2万人、48.5万人、60.6万人、83.7万人!以下为2018年90所高校自主招生报考人数汇总。

 

2018年自招人数爆棚,今年自主招生报考有哪些新特点?整体报考形式和初审通过率如何?2018届考生如何准备初审后的复试?下面请看课成考试研究院的详细解析:

一、2018自主招生报名情况分析

 

 

1.“清华领军”、“北大博雅”势头强劲。

由于清北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要求太高,大量考生选择报考要求较低的清华领军计划、北大博雅计划来冲击名校,其报考人数均大幅超过了自招报名人数。其他高校也都通过综合评价等方式争抢优秀生源,招生方式多元化渐渐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2.2017年初审通过率高的院校今年大热。

今年报考自招的家长和考生们大部分都研究过2017年的录取数据,因此去年初审容易通过的院校今年的报考人数和增长量名列前茅。

如2017年初审通过人数第一的西南大学今年报考人数仅次清北排名第三(若不算博雅领军则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中南财经政法、华中科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等17年初审通过人数高的名校,今年不论报考人数还是增长量排名都很靠前。

3.报名条件降低的名校竞争激烈。

如复旦大学今年的竞赛报名条件由国奖降为省一,报考人数直接翻了近4倍,至15000人,竞争可谓惨烈;武汉大学今年没有明确的竞赛奖项要求,报考人数也大增;中国人民大学只要求省三,报名人数增加近一半;华中科大只要求省二,报考人数大增,等等;报考了这些高校的考生要做好充分准备。

4.新晋“双一流”大学成自招黑马。

郑州大学绝对是2018年自主招生的一匹黑马,在简章没有太大变化情况下,报名人数巨额增长。猜测可能因为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导致河南本地考生对该校认可度上升。

5.上交大、浙大、南大成今年“甜品级”名校。

由于今年自招考试时间撞车严重,考生必须在各大名校中做出艰难抉择,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名校今年报考人数的下降;C9名校中三所:上交大、浙大、南大今年的报考人数较去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上交大今年报考人数竟减少近3600人,减少量排名第三。

另外中国政法、北邮、华东理工等校今年的报考人数也有明显降低。报考了这些高校的考生可以偷着笑了,你们将面对更小的竞争,同时有更大的机会进入这些名校。

二、2018年自主招生复试指南

 

 

2018自主招生报名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是等待初审结果,在等待初审这段空档期,已经完成报名的2018届考生,你可以做什么?你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时刻关注报名系统中信息

近期,各高校会陆续公布自主招生初审名单,部分院校可能会先在报名系统中公布,如: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已经在报名系统中公布初审结果。考试院提醒大家随时关注报名系统的相关信息,了解最新情况。

(二)初审名单公布后

1.对于未通过初审的考生

假如未通过初审,不必太过失落,一次选拔的结果不能说明你不优秀,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6月的高考才是你的战场,专心备战高考,一样可以进入理想的高校。

那么,如何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呢?方法有三:

1)保持热情。我们说有热情,才有动力。考试院提醒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热情,让自己对高考、对自主招生存有一定的热度,这样才不会那么容易出现烦躁而又厌烦的状态。

2)真心对待。很多人把高考看作一场重要的考试,自主招生也一样,一定要用真心对待自己的学习,对待自己的考试。有了真心,你才会更加的真诚,你才会认真的对待一切。

3)不要气馁。不要遇到一些不好的情况就让自己气馁,这样对自己的心态会有低落的影响。一定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有越挫越勇的气势,让自己的心态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为自己的竭尽全力。

2.对于通过初审的考生

通过初审后,考生应了解高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缴费等。此外,在高考复习备考的同时,还应对自主招生考试做好备考工作。初审只是自主招生的入门,后面还有笔试和面试,通常笔试和面试的通过率分别为50%左右,难度非常大,建议有精力的考生认真准备。

根据近两年自招复试的变化趋势,我们总结出2018年的复试将呈现以下特点:

1)笔试题目竞赛化

各校自招的笔试题目以往都基于高考考点,难度稍大于或等于高考。而近两年各校自招复试笔试题目呈现竞赛化的趋势,尤其是清北复交这样的名校,都通过加入竞赛题目或增加题量来增加考试难度,挑战考生极限,增大考试区分度,有竞赛经验的考生往往更能在擅长科目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2)笔试考查全面化

各校自招笔试以往只考1、2个科目,甚至让考生自己选择擅长的考试科目参加。而2017年起各校的考试科目覆盖范围明显变大。各大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一般都要进行2-4个科目的考核,数理化英作为重点被考察的最多,只是按专业不同计分权重不一样。

应试准备上,对有竞赛经验和特长学科的考生,一定要在擅长科目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向考官展现出你是一个有专业特长的精才。

3)面试题目灵活化

各校自招面试以往都是以解答题目为主,让考生现场解题并解说思路。而近两年各校的面试都开始偏向于对社会热点、专业素养方面的考察,面试形式也开始灵活多变。

对于这种变化,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擅长领域深层钻研,特别是初审提交材料中有论文、专利的相关部分,被考查提问的概率非常高。对于社会热点方面,临近面试时,要时刻关注时事热点。

三、如何准备笔试、面试

 

 

从各高校招生简章得知,2018年自主招生考核形式仍然是以笔试+面试为主,自主招生测试结果决定考生能否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针对接下来考生们要面临2018年自主招生笔试、面试,课成考试院对笔试难度、考核内容,面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分别做了剖析,同时给出备考建议。

(一)自主招生笔试

1、自主招生笔试难度
   自主招生笔试难度一般高于高考、低于竞赛,部分高校笔试试题可能还会涉及到竞赛相关知识。

2、自主招生笔试考核内容

综合统计高校笔试科目发现,大多数高校考查数学、物理、语文。部分高校结合具体专业特色设置有附加专业测试项目等。自主招生笔试重点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文学文化水平,对时事热点的理解和各类文章的阅读水平等能力,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内基础题
    这类题考查考生学习基础,通常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考生都能比较容易得分。

(2)高考难题
     这类题保留一定数量的高考核心考点,但着力点和区分度主要放在高考延伸出的知识和方法上。这类题原则上不超纲,所用的知识方法都是高考所要求的,但是解题思维和技巧灵活。这部分题正是自主招生考试中区分度最大的题,也是同学们的备考重点。

(3)竞赛题
     这类题涉及到课内没学过的知识、公式,或者是竞赛经典方法、技巧。虽然题目中会把知识、公式和相关方法技巧给出明确提示,但在紧张的考试中,没有进行过竞赛学习的考生很难准确解题。

3、自主招生笔试备考

自主招生考试虽然不像高考那样有考纲范围,但不代表考试没有规律。归根结底,自主招生考试科目、题型与高考有很多共通和相似之处,考查的知识基本在高考范围内,部分试题也是在高考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因此,考生在准备自主招生笔试的过程中,科学做法是在高考范畴内先抓基础知识,注重通性通法建立知识体系,再做适当拔高延伸。此外,研究目标高校历年自主招生考试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是准备自主招生笔试的关键。

(二)自主招生面试

从近几年自主招生考试情况来看,面试在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权重。面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及综合能力素养,通常也会涉及部分高考学科内知识,但更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事件、问题、常识为素材提问,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出题灵活、考察范围广的特点。

 1、自主招生面试考察模块

通常自主招生面试主要考察以下七个模块:
   (1)考察考生个人基本情况;
   (2)考察对目标高校的了解;
   (3)考察对目标专业的认知;
   (4)考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
   (5)考察学科特长思维;
   (6)考察社会生活常识;
   (7)考察价值观和世界观。

2、自主招生面试考查方式

目前,自主招生面试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在众多面试方式中以下四种形式较为流行。
   (1)无领导小组讨论
    目前主流面试形式,人际互动是最突出的特点,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2)多对一面试
    目前主流面试形式:分为三对一、五对一面试;延伸为结构化 / 半结构化面试。
    (3)场景面试
     多见于语言(外语)类专业面试,简单,需准备日常口语,考生需对外语文化有高度的认知。
    (4)小组辩论式
    目前比较少见,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重点考察考生反应应变和表达能力。

3、自主招生面试备考

在进行自主招生面试备考时,研究目标高校往年的面试模式、面试风格和面试真题是非常必要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个人基本情况
     个人基本情况通常是指考生的自我介绍,一般面试老师会根据考生在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以及申请材料中的简历进行提问。
     因此,提醒考生特别注意,在做面试自我介绍以及制作个人简历时,务必实事求是,关于自己的特长、爱好等一定要有相应的事情案例来佐证或者介绍,自己没有的特长或者不擅长的事情一定不要说或写在简历上面,以免弄巧成拙。

 (2)对目标高校的了解
     在自主招生面试前,考生需对目标高校进行全方位了解,包含学校历史背景、校训、教学理念、学校特色、重点专业、知名校友等。

 (3)对目标专业的认知
     考生需对自己所报考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此外,考生还需进行自我定位,自己就读该专业有什么优势、自身特长和该专业有什么联系等。

     (4)对时事热点的关注
     考生在闲暇之余多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民生,尤其是近期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事件。高校倾向于通过考生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北京大学 2017 年自主招生面试涉及"二胎"、"勒索病毒"、"产业机构"变化等众多社会热点。

     (5)学科特长思维
     学科特长思维的考查在自主招生面试时主要围绕考生所报的专业特长进行。
     因此考生须对自身的学科特长的特点和思维模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思维能力考生只能从相关学科解题思维和书籍中摸索,平时多培养学科解题思维、多看相关学科方面的书籍等。

    (6)对社会生活常识了解
     社会生活常识比较宽泛,考生如想在短时间内突击补习,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方面能力需要考生在平时生活中进行积累,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7)价值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是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世界观指导我们私人的,社交的,和政治的生活面。
     因此,建议考生平时在看新闻事件时可以多关注些别人的观点评论,学会分析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常,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要合情合理有说服力即可。

四、院校复试时间大汇总

 

 

1、6月9日复试的院校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黑龙江大学。

2、复试考核最集中的一天——6月10日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其中,北大、清华、北理、北交、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试考核分为多天进行,其余院校为一天完成复试考核)

天津地区:南开大学(分多次进行)

上海地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

(其中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江苏地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其中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航、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分多天进行复试考核)

山东地区: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多天进行考核)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一天完成考核)

湖北地区: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其中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湖南地区: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其中湖南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广东地区: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均为多天考核)

安徽地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均为一天完成考核)

四川地区: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其中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陕西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甘肃地区:兰州大学(分多天进行考核)

辽宁地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均为一天完成考核)

吉林地区:东北师范大学(一天完成考核)

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均为多天考核)

3、6月11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4、6月12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广西大学。

5、6月14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西大学。

6、6月15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

7、6月16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8、6月17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

9、6月18日进行考核的院校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10、6月19—20日

中国人民大学(19日为人大复试,20日为复核考试,即报名材料中有论文、专利部分的同学要进行单独的专项考试)。

    不难看出,大部分高校会分多天考核,比如清华北大,具体日期还未确定,只给出了大概的时间,这样的院校会在初审公布后,再公布具体时间,考生及家长要注意准考证上的日期及地点。

    把握高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解读自主招生最新政策、提供自主招生个性建议!课成考试研究院为每一位学子保驾护航!